节录:四世纪初,我国的纺织时刻即“吴服'就已东传日本。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,日本东说念主民天然将它进行了更动和立异,但直于当天”吴服“一词仍然不绝使用,”吴服“为世东说念主爱穿,”吴服屋“随地可见,谣曲《吴服》于今流传,”吴服神社“多处兀立吉泽明步快播,这一切不仅标明日本宠爱慈爱于保存外来优秀文化,同期亦然中日文化渊源悠久的历史见证。
要害词:吴服;吴服神社;日本;吴;友好调换
作家简介:李志梅 (1970.1—) , 女, 湖北武汉东说念主, 杭州万向行状时刻学院服装专科陶冶, 主要从事中、日服装文化比拟的商量。
目次
· 0.弁言
· 1.“吴服”与“吴”
· 1.1 应神天皇三十七年(306)
· 1.2 应神天皇四十一年(310)
· 1.3 雄略天皇十四年(470)
· 2. 谣曲《吴服》与“吴服神社”
· 3. 结语
· 参考文件
· 精采
图片
0.弁言
中日文化调换滚滚而至,虽互有来去,但古代的中国一直处于文化高势,以其影响日本为主,衣饰文化也如斯。而吴越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发祥地,该地区的养蚕纺织时刻与日本的来去传播也很早。下文将以“吴服”为例,谈谈中国衣饰文化对日本的影响。
对于“吴服”,一般有两种讲明:从中国吴国传来的时刻织成的纺织品;纺织物的总称。日语音读为“ごふく”,训读为“くれはおり”,挑升方向吴服的店称为“吴服屋”。其实走进吴服屋一看,内部不仅有和服的裁缝买,也不错买到各种各样的布料。把方向布料的店称为“吴服屋”,大致是在日本的江户期间(1603-1867)。
日本世界咫尺到底有若干吴服店,准确的数字一时无法统计。据开辟于1957年的“世界吴服挑升店协同组合”的策划数据标明,世界登陆在册的至少达442家。该组织每年召开一次世界大会,两个月举行一次理事会,并建有挑升的网站。1996年,日本“世界吴服零卖行业总会”把每年的5月29日定为“吴服节”,传闻主要意义是日语的“529”与吴服的发音很相通,可见吴服在日本的焦炙性。
图片
1.“吴服”与“吴”
追想吴服的最先,具有很是悠久的历史。从《日本书纪》(成书于720年)的记录来看,吴(吴东说念主、吴国)与日本的厚爱交通始于日本应神天皇治世(270-312),在雄略天皇治世(457-479)达到巅峰,从推古天皇(592-628在位)开动转向与隋唐来去。如将与吴服调换策划的史料按年份进行陈设,则为如下:
1.1 应神天皇三十七年(306):
春二月戊午朔,遣阿知使主、齐加使主于吴,令求缝工女。爰阿知使主等渡高丽国,欲达于吴。则至高丽,更不知说念路。乞知说念者于高丽,高丽王乃副久礼波、久礼志二东说念主为导者,由是得通吴。吴王于是与工女兄媛、弟媛、吴织、穴织四妇女。
1.2 应神天皇四十一年(310):
秋霞在线春二月甲午朔戊申,天皇崩于明宫,时年一百一十岁。是月,阿知使主等自吴至筑紫。时胸形大神有乞工女等,故以兄媛奉于胸形大神,是则今在筑紫国御使君之祖也。既而率其三妇女致使津国,及于武库而天皇崩之。不足,即献于大鹪鹩尊。是女东说念主等之后,今吴衣缝蚊屋衣缝是也。
1.3 雄略天皇十四年(470):
春正月丙寅朔戊寅,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,将吴所献手末才伎、汉织、吴织及衣缝兄媛、弟媛等,泊于住吉津。是月,为吴客说念,通矶齿津路,名吴坂。三月,命臣连迎吴使。即安置吴东说念主于桧隗野,因名吴原。以衣缝兄媛奉大三轮神,以弟媛为汉衣缝部也。汉织、吴织衣缝是飞鸟衣缝部、伊势衣缝部之先也。
上述的“吴”又名,精真金不怕火包括今杭嘉湖与苏州一带,东汉时称吴郡。这些丝织工与缝衣工因属无为东说念主氏,莫得留住姓名,故在日本汗青上仅记录吴织、汉织等。但她们在日本以制作服装为主,把中日两国的服装的所长和会在全部,深受日本东说念主民的接待,是以日本东说念主把她们制作的服装称为吴服,后因音近转为'和服’。因此,吴服东传具有约一千八百余年的悠久历史。
图片
2. 谣曲《吴服》与“吴服神社”
对于吴服,在日本流传着这么的谣曲。天皇身边的一位大臣在去西京参拜的途中,过程一个被称为“吴服之乡”的所在。见松树下两个织女正在忙绿,一个引线,另一位纺织。这位大臣以为很奇怪,决定向前问个究竟。于是,两位织女说,她们是挑升为应神天皇缝制皇袍的吴织(くれはとり)和汉织(あやはとり)姐妹。畴昔,随日本使臣从中国的吴国东渡将来。清晨时期,吴织现身天女,一边唱着《君之代》,一边清歌曼舞,并织了绫锦送上。赫然,这谣曲是以上述史料为基本素材,加上日本东说念主丰富的思象力创作而成。
鉴于吴服织女的伟大业绩,日本东说念主民还挑升建造了吴服神社以示系念。吴服神社(くれはじんじゃ)的本社在大阪府池田市室町,祭神为“吴织媛”和“仁德天皇”。对于其起因极具委婉色调:应神天皇布置阿知使主赴吴国肯求织工时,高丽的久礼波、久礼志算作向导而随同赶赴,效果,吴织、汉织、兄媛、弟媛四东说念主随日本使臣东渡而来。一溜抵达九囿筑紫潟时,应胸形明神之请,兄媛、弟媛两东说念主留了下来,另两东说念主直接来到摄津国武库浦。在这里,朝廷挑升建造了厂房,吴织和汉织不分日夜,对症下药地为皇帝和万民纺织布疋。同期,她们还把纺织的各种时刻传授给日本东说念主,因此衣饰不仅男女异装,何况寒暑有别,为日本的闲雅开化起了很大作用。
385年9月18日,被奉为“吴服大神”的吴织示寂,享年139岁。遗体被安放在伊居太神社的梅室里,遗物三面神镜储藏于同神社的姬室里。翌年,仁德天皇赐旨建造神祠即吴服神社。大神如故用于染色的“染殿井”和晒丝线的松树“衣悬松”于今还在。
传闻大神降下神谕说:“我身为衣神,有包袱让东说念主们不受寒暑之苦,遵守养蚕、纺织、裁缝之说念。同期,也保帆海无难。”因此,历代天皇齐赐与玄机的敬意,对吴服神社优待尤佳,数次整修重建。
图片
3. 结语
自从吴服传入日本后,日本东说念主结合本国的一些现实情况进行了更动,原小袖由内衣变为外装,袖筒变短变长,腰带变窄变宽,斑纹图案不断翻新,染织工艺日益精制豪华。另外,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亦然和服的特点之一。然而,换汤不换药,和服的基自身分历久莫得脱离吴服的定格,是以,天然吴服和和服存在一定的永别,但直于当天,很多日本东说念主仍然将和服称之为吴服。无意干脆把这些服装统称为“着物”,以永别“洋服”。但岂论怎样,吴服是中日友好调换的历史见证。
图片
参考文件
·[1]户田守亮, 《知られざるきもの-日本东说念主の服飾はどこからきたか》, 奈良新闻社, 2004年5月。
·[2]山名邦和, 《日本一稔文化史要説》, 关西衣生涯商量会, 1983年10月.
·[3]龙村谦, 《日本のきもの》, 中央舆论社, 1978年.
·[4]久保屋子, 《和服の理論と際》, 京齐书院, 1979年5月.
·[5]佘德余:《浙江文化简史》, 东说念主民出书社, 2006年.
精采
·[1]上述史料均出自[日]佐伯有义:《增补六国史·日本书纪》, 朝晖新闻社吉泽明步快播, 1940。
吴语今说公众号 25.3.7 本站仅提供存储工作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